媒体报道

追求環保理念保留傳統工藝——波希米亞式的低調民族風
「城市山民」的兩名上海女子Jasmine和Ping雨十分低調,不願意露臉。「那也算是一種策略吧。」一頭長發的Ping笑著說。正如整個品牌給人的感覺,內斂而不失個性,安靜自若卻能感受到春天蠢蠢欲動的生命力。
城市山民的第一家店開在復興西路上,這條靜謐的馬路,由兩岸無聲壯麗的梧桐守護,只偶有些許車馬聲,過於喧囂的上海已經不容易找到這樣的一條路了。
這家名為「城市山民·谷」的小店,刷上賞心悅目的白,配以毫不張揚的老傢俱,大多是主人們在路邊撿到的東西。「別人遺棄的東西,往往並不是它們已經壞了,只要用新的眼光好好審視它,就能找到方法把它們的生命力重新恢復過來。」
小店內輕易的營造出一種寧靜的氛圍,老傢俱散發著時光醃制的氣息,被截取的老時光片斷,讓人感覺安心。店裏還有一個花園中,如深山裏的空穀迴蕩著幽靜。小店裏擺售的衣服、首飾、陶器、攝影作品、茶葉等,賣的其實是店主推崇的一種生活方式。最近城市山民呈現了中國1970年代的兒時記憶。對城市山民來說,隨著中國社會的急速發展,過去的美好記憶已經越來越模糊了。走得越快,我們反而要不時回頭看看,有什麼是我們遺漏的,不能永遠沉迷於速度的追求中。「城市」與「山民」,看似格格不入,其實你可以在這兩位女性設計師身上找到一些蛛絲馬跡。她們喜歡上山下鄉旅行,也同時熱愛城市生活,能扮演多重角色的人生才算得上精彩。城市山民的風格十分波希米亞,低調的民族風裹在身上多了一雙即將遠行的翅膀,一刻在城市的巷弄大街上走路有風,下一刻就飛入山林裏吸收天地精華。
作品大多採用國產的天然物料,比如麻、棉、毛和絲等,剪裁寬大、幹凈俐落,並且採用傳統的手工藝在細節上加工,一件衣服就有了亮點。「城市山民盡可能挖掘並保留傳統手工藝,將之與現代設計結合,以挖掘、傳承與發揚各種瀕臨消失的手工藝傳統為已任,希望通過對它們在當代環境下的重新詮釋,喚起社會對傳統的尊重。藉由我們重新整合的商品在市場上的流通,能為少數族群重新定位手【手藝】的價值,並能為他們提供穩定的生活來源同時重建他們自我民族微分的認同。」Ping說。
環保,已經成了設計師們關注的主題。對於城市山民來說環保不是一時的潮流,而應該是一種第一流方式,通過長時間的摸索,環保更成了城市山民的中心理念。
除了用天然材料手工縫制,不少面料也採用全天然的植物染料進行染色。把這些古老的智慧重新包裝再利用,也是一種環保。我們有不少的面料採用古老的植物染色工藝。雖然手工植物染料容易褪色,也不能暴曬,似乎不符合現代人的生活方式,然而衣服褪色之後,反而能留下時間的痕跡,人和衣服建立起的回憶也能被保留下來。
城市山民一年四季都會策劃不同的主題,這一年半來,已經在店裏策劃了七個不同的主題。「重回女紅時代」通過手工藝喚回曾經有過的簡單歲月;「溶解」則以傳統的植物染色工藝,消融了過去和現代之間的鴻溝;最新一季,她們採用莨綢作為設計的主打面料,試圖讓城市人「在過往的歲月中,尋找另一個自我」
莨綢這種源自中國南方的傳統面料,當地老人還在使用,整個制做過程完全是手工的。這種物料烏黑發亮、細滑平挺,耐洗、耐穿,幹後也不需要熨燙,具有透涼舒適的特點,其實也很符合現代人忙碌的生活方式。
「人們過去在中國很多鄉村旅行,發現中國其實還有不少手工藝,而這些是我們擁有的資源和文化遺產,應該好好利用。不秒傳統的沒落就是因為它們和現代人的生活脫節,所以我們希望能將這些傳統挖掘出來,賦予它新鮮的語言,也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。」Ping說。
走自己的路,就有自己的風景。設計其實就是一盤生意,商業上成功的設計師大多會孜孜不倦的告訴你,要考慮顧客的需求,瞭解他們的品味,復制他們的愛好等等,然而城市山民的設計師卻告訴我:「我們的客戶首先是我們自己,設計出來的衣服,我們會先問自己敢不也穿在身上。」
或許就是對自己的生活態度有一定的信心,也想念它能吸引到某些氣味相投的人,就算累,也有了堅持下去的熱情。目前城市山民的客人還是以老外和遊客為主,但Ping相信這種追求環保、提倡有機的生活方式,應該是全人類的共同追求,遲早中國人也會慢慢受到感染的。
Ping&Jasmine 服裝設計師
城市山發由兩位志同道合的女生Ping和Jasmine組成,於2006年在上海復興西路開設第一家概念店,服飾風格帶有低調的少數民族色彩。城市山民每季以中國傳統材料及製作方式作為題,希望喚醒城市人對傳統的關注和意識,也將致力於開發傳統的環保物料。